在担任山西太原市长的第7个年头,刚过花甲的耿彦波正式卸任。这个被称为“造城市长”的主政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不同的执政地,他或开发或修缮了不同的古迹——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这些工程有赞赏亦有批评之声。
耿彦波自己曾说过,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情结,“《易经》《四书五经》等是百读不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连续4年的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他筹划建设了王家大院,榆次老城,常家大院,后沟,大同古城,正在建设中的晋阳古城太原市等。
王家大院
为了把王家大院早日推广出去,耿彦波还不断撰写一些有关王家大院的文章在媒体上发表。每次当他外出时,都要带一大包宣传资料,亲自去发放。
现在,王家大院每年净收入几千万,成了灵石的地标性建筑。
榆次老城
在榆次主政期间,耿彦波又致力于榆次老城的修复开发,使老城成为榆次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他拆掉了没必要的建筑,将榆次这座千年古城中最璀璨的部分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座规模宏大的“榆次老城”带着惊人的魅力复活,成为了山西著名旅游景点。
常家庄园
常家是清代中俄贸易第一世家。财大气粗的常家当年聘请全国的奇巧工匠,兴建深宅大院房屋4千余间,楼房50余幢,雕梁画栋,精致恢宏,美轮美奂。”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耿彦波让这座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大院由无人问津成为旅游客的香饽饽,所费的心血可问当地百姓。
后沟
耿彦波在榆次还造了个旅游的”小碧玉”。这就是后沟村。后沟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可可追溯到唐代。后沟是很不起眼的黄土坡上的小村落。耿彦波慧眼独具。他请到了中国民间文艺的几位大师,冯骥才,乌丙安,乔晓光等到后沟考察评价,将其认定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农耕文明遗产地。保护了文化,开发了资源,也引来了游客。冷不丁丁的山村成了热点文化旅游区。
村庄沿河岸、山势而建,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后沟西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
不得不提的是后沟村独特的排水系统。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越院落,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派水体系,流经村西北、东南,最终归入龙门河中。水道深深埋在地下,各家院落都有入水口。专家称“后沟的排水系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乡村排水中绝无仅有,独具特色”。
大同古城
在大同的5年,耿彦波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兴土木:一边在原址修复大同古城,一边在古城东面打造御东新区。这让他一举斩获了媒体赋予的“造城市长”标签,成为国内知名度甚高的“争议官员”和“明星官员”。
大同是举世闻名的煤城,曾经辉煌,因煤光彩。如今因煤而累,因煤而霉。大同历史文化灿烂,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工商重镇,军事要冲。一个法国人到大同这样评价,这里有伟大的文化,却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岗石窟,有千百年遗存的有价值的古迹280多处。为复兴这座文化名城,他曾下令:大同古城保护范围内所有在建项目,必须无条件停止施工!在他的努力下,古城被全面修复了。
耿彦波到了大同发誓要找回这座城市的荣光。在他的主导下,大同市启动了关乎几十万人的城市大动迁。恢复古城,建设御河新城。这个不普通的市长,感动了一座城市。
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说,耿彦波有两点最叫我佩服:一个就是实现了我们长期以来主张的"离开旧城,建设新城"的主张。第二点就是纠正历史的错误,把古城中、把云冈石窟周围那些杂乱无章的影响世界遗产景观和古城风貌的建筑进行清理,使历史真实的面貌重复回现。
明太原县城
“2007年是太原的城建年。”其时,耿彦波信心十足地提出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
▲2016年9月2日,山西太原,复建中的明太原县城初具规模,再现古城风貌。
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明太原县城,是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又被称为“凤凰城”。其范围北起北城墙,南至龙天庙,西起西城墙,东至县城东门,总面积118公顷。其内的古建遗存和风俗民情继承积淀晋阳古城文化,处处体现农耕与游牧文化的融合。
明太原县城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已复建完毕并合龙。明太原县城的修复工程可以视作耿彦波落实上述表态的一个代表作。
2011年,时任大同市市长耿彦波作为为山西惟一入选者,获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