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7日,深圳 ——由大疆行业应用、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字节跳动公益、中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测绘学会无人机创新工委会、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中共平遥县委宣传部、中科图新、中国经济网VR频道联合发起的“2021年文化遗产数字化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大赛”正式启动。
活动将于线上征集、评选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所呈现的文化遗产精细化模型,旨在促进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索“实景三维”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结晶。
DJI大疆创新企业战略高级总监张晓楠表示:“大疆创新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公司,了解并保护过去的文化遗产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迭代的无人机航测技术,将真实世界的宝贵遗产转化为数字资产。我们也将在开发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低门槛航测解决方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持久且高质量传承。与此同时,大疆创新还将通过跨界合作,联动科技、互联网、高校、媒体等多方力量,向行业及大众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人类文化遗产数字化做出不懈努力。”
以赛事促保护,涵盖物质文化遗产多领域
本次大赛征集作品的测绘对象是中国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建筑、古村落、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或代表性建筑,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
图:无人机为山西平遥古城采集数字化模型
符合大赛入围标准的作品将按批次在活动官网公布。公众可在9月17日-11月5日期间,访问大赛官网为自己喜爱的入围作品进行网络投票。大赛联合评委会,将从专业评选、人气评选两个维度对入围作品展开评定,最终在11月17日评审出获得一、二、三等奖和最佳人气奖的参赛团队或个人,并给予丰厚的专业航测产品奖励。
图:依据文化遗产形态开展数字化采集
数字化创新,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
贴近摄影测量是武汉大学张祖勋院士团队针对测绘行业精细化测量需求提出的一项全新技术。它是精细化测绘和无人机装备双向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贴近摄影测量最早被应用于地质调查与监测预警,以物体的“面”为摄影对象,通过贴近摄影获取超高分辨率影像,对地理信息进行精细化提取。大疆创新长期与武汉大学张祖勋院士团队保持着深度合作,并依托领先的无人机研发技术和理念,持续推动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应用行业的落地。
图: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原理
图:乐山大佛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航线
通过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是大疆行业应用在数字技术实战应用上的又一创新之举。这一技术方式可对古建筑、文化遗址进行高速度、全方位的记录,不仅能够提高文化遗产测绘数据采集的效率,还能大幅度降低野外人员作业时的安全风险。正如张祖勋院士所提及:“贴近摄影测量是一个由粗到细的精细化过程,例如借助该技术为山西悬空寺建立的数字化模型,文保工作者可以轻松还原其真实面貌,为文物保护与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产品应用落地,全流程赋能古迹测绘
为切实做好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住建部于2019年印发《关于请报送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三年行动计划和规范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成果要求的函》,要求各地开展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三年行动,明确测绘建档的工作目标、时间进度、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等,并对历史建筑测绘标准及成果归档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但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难题,古文化遗产在漫长岁月中饱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侵蚀,其外观及结构数据难以采集保存。
图:高悬崖壁的悬空寺难以通过传统手段进行数字化采集
图: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古建筑 线画图档案
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和执行难点出发,大疆创新研发推出了精灵 4 RTK多旋翼高精度航测无人机、经纬 M300 RTK飞行平台、P1全画幅相机无人机负载、大疆智图等一系列应用于古迹测绘的软硬件产品,能提供从无人机飞行平台-无人机负载-测绘建模软件的古迹测绘全流程解决方案。
图:毫米级精度的花山岩画数字化模型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应用大疆创新提供的古迹测绘全流程解决方案,多地文物保护部门已经先后完成了对乐山大佛、花山岩画、广胜寺飞虹塔、平遥古城、程阳风雨桥等重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精度测绘工作,给这些历史建筑建立起完整、准确、永久的数字档案。精准的数字化成果,不但能够为历史建筑优化、保护、监测和修复工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还让历史元素与现代人类活动和谐共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