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青岛的艺术家小青见过不少
但对青岛老建筑倾注如此深厚情感的画家
还真不多见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画家
几十年如一日地画青岛老建筑
甚至花费六年出了一本书
——
《画说青岛老建筑》
那些你见过的、没见过的青岛建筑
那些你已模糊的城市记忆
在他的笔下
都能寻到
REC
“艺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门类,它是一个窗口,你要找到它对社会有意义的点。”
——窦世强
学画画
是因为逆反心理
窦世强出生于青岛的一个艺术家庭,从小家里的艺术氛围就很浓郁,作为最小的孩子,家里本想让他走音乐这条路,所以他在学绘画之前,学过两年小提琴。
那为何又选择了绘画呢?
窦世强笑着告诉我们:“可能是因为逆反心理吧!”
窦世强学小提琴时,小他四岁的侄女也在学小提琴,而且已经小有成绩了,看着晚辈比自己还要出色,窦世强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后来他的发小在家学画画,他便经常跑去发小家,看他画画的同时,时不时也动手画几笔。
窦世强的二哥也是学绘画的,他从小耳濡目染本就对绘画感兴趣,在发小家画了几次,在加上内心的叛逆心理,他决定放弃对音乐的学习,从此开始走上绘画的道路。
没想到选绘画这条路选对了,窦世强真的爱上了绘画,甚至可以说是痴迷,他告诉我们,晚上学校的画室要关门,为了继续画白天没画完的作品,他和小伙伴会在放学后偷偷翻墙回学校,去画室继续画画,还用画板挡住窗户,生怕灯光露出去,有时候都能画到晚上12点左右。
后来,他成功考入青岛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专业,从此便一直与绘画打交道。
为了画老建筑
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
窦世强最开始画青岛老建筑,其实算是“被动”进行的——当时报社有一个《揭秘青岛老建筑》版块找到了窦世强,希望他能用绘画形式去展现青岛老建筑。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青岛城市的规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在这段时期,窦世强开始主动用画笔记录城市的老建筑。
“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我感触很大,比如经常路过的老建筑,突然有一天发现它没有了,当时就感觉,这些熟悉的建筑一旦消失,可能就再也没机会复原了,我不想只留下回忆,所以就想以绘画的形式留住青岛的这些老建筑,留住青岛曾经的人文、市井面貌。”
为了画这些老建筑,窦世强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没事便骑着摩托车满城转,遇见喜欢的建筑就画下来,一边画一边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格。
窦世强作品:
德国领事馆
德华银行
水师饭店
胶澳商埠电气所
金城银行
历经六年 数易其稿
终得《画说青岛老建筑》
在积累了大概300幅关于青岛老建筑的钢笔画的时候,窦世强萌生了整理成书出版的想法。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青岛的文史专家李明,没想到李明手里正好有十万字的青岛老建筑的资料,两个人一拍即合,一年左右便完成了《画说青岛老建筑》初稿。
“当时我把初稿发给了一些建筑类、文史类的专家,他们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说这些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是好的,但对于建筑的细节刻画有些模糊,缺了一点可读性,这些画如果再多些细节,将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建筑本身结合在一起,可能会有更高的价值,会对研究青岛人文、历史等有帮助。”
最终,窦世强做了一个很痛苦的决定:放弃初稿中整理的所有作品,重新调整思路和画法,再画一遍。
钢笔画有个特点,一旦落了笔,就没有悔改的余地,所以窦世强的每一幅作品基本都画了两次以上。
细算下来,《画说青岛老建筑》这本书前前后后花了大概六年时间,才完成出版。
没有感觉
是画不出来画的
窦世强在青岛生活了6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地画青岛,有人说他有毅力,但他说不是因为有毅力,而是因为心中对青岛饱含的情感太多太多,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他对青岛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角落,每一栋建筑,对这座城市的一山一水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绘画正好能让他自己把心中的这些情感抒发出来。”
2013年,窦世强去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访学,从没接触过版画的他一开始对创作无从下手,导师一句话点醒了他:
“当时导师跟我说,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你喜欢什么、了解什么,就去创作什么,没有感觉,是画不出来画的。我回想起这些年创作的作品,几乎都与青岛有关,青岛也是我了解最多、感情最深的城市,所以最终选择了创作青岛题材的版画。”
窦世强在中央美术学院访学期间,总共创作了54张版画,他以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延续了熟悉的青岛老建筑题材。
“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要专注一件事情,对我来讲,画青岛,画透青岛,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还是感觉家乡青岛最美,我会继续挖掘它的美,让更多的人认识青岛、了解青岛、爱上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