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们在“吉祥号”福船前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木屋搭建工程有模有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南网11月3日报道(海峡教育报记者 郑琳琳)
“玻纤瓦帮忙递给我。”
“对,这个地方沿着墨斗线切割。”……
10月28日,在福州第八中学三江口校区,一幢占地20多平方米的现代木结构小屋“拔地而起”。这不是学校里普通的基建,而是该校通用技术课上,学生在老师和木匠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按1∶3的比例制造的该校吉祥山校区原历史建筑“文山楼”。
据福州八中劳动创造中心副主任、通用技术学科教研组组长章盛智介绍,“文山楼”小木屋的主体已全部搭建完成,预计11月底完工。
2006年,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设的亮点课程走进各所学校的课堂,也是从这时起,福州八中面向学生开设每周2节通用技术课。2013年,该校三江口校区更是腾出11间不同功能的实践室用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
起初,学校的通用技术课没有工具设备和耗材,授课内容也基本以抽象的理论为主。但很快,学校方面敏锐地意识到,通用技术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巨大拓展空间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
章盛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来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并与物理、化学、思政等多学科融合。在参考国内各版本的教材、广泛学习其他省市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不断尝试,最终形成了‘以项目实践承载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开发了必修、选修与校本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群。”
如何实现项目化教学?章盛智举例说,比如针对全体学生,会要求他们制作简单的小物件,学生可以从设计开始,进而搜集材料,再动手创造一个心仪的笔筒、小板凳、小台灯等。而部分对动手实践更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加入“大项目”。
从2021年开始,为了让学生体验如何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章盛智着手实施“大项目”,“吉祥号”福船就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从学习绘制设计草图,到锯木材拼装船体、挂起风帆,同学们靠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艘长8米、宽1.5米的福建福船。
2022年,劳动课被纳入必修课程,该校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落实劳动教育,建构以“智造”为核心的八中特色高中技术课程体系。
“‘文山楼’小木屋的建造,由高二通用技术课的学生和高一劳动课的学生共同完成。”章盛智介绍说,“将小木屋作为大项目课程,源于国家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考虑到现代木结构耗材少且建造材料低碳环保,符合这一战略目标。也希望通过建造木屋,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等跨学科知识和不同材料的运用。比如,墙体是由墙骨柱、OSB板、呼吸纸、防火保温棉等8层材料构成的。”
“建造木质结构建筑,需要切割许多形状各异的木板,我们向木匠取经,用墨斗在木头上弹出线,再用斜切锯或手提圆锯切割。”一聊起造木屋,高二学生陈悦彤就有说不完的话。她坦言,经过通用技术课的学习,对分析图纸、木材选择、屋檐倾斜度等专业操作有了一定了解,“从理论知识到动手能力,自己成长了很多”。
福州八中校长陈晨说,此次按比例复原历史建筑,是学校把通用技术、劳动教育、国家战略及物理等学科相关的知识融合一体的具体体现,也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内容。“这种跨越多个学科、大项目的学习方式,对实现八中‘自律、自立、自主’的三自德育理念、全面育人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