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网 - 建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建筑新闻 | 国外资讯 | 建材设备 | 政策法规 | 建材展会 | 建筑外企 | 房产新闻 | 室内设计 | 园林景观 | 保养知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建材展会 > 这几栋百年老建筑,满满的红色记忆!
U.biz | 商业搜索

这几栋百年老建筑,满满的红色记忆!

信息来源:joojzz.com   时间: 2024-09-15  浏览次数:109

  90多年前,八桂大地风雷激荡。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举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光彩夺目的篇章之一。而今,在百色、在龙州,有三座百年历史建筑,不仅记载着枪林弹雨的往昔风云,也见证了动人心魄的峥嵘岁月。

  百色闹市解放路的骑楼之中,坐落着一座有着300年历史的传统岭南风格建筑,名为粤东会馆。在会馆大门口还有邓小平于1977年8月17日亲自为旧址题写的址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1929年9月,年仅25岁的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化名邓斌,来到广西南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共3000多兵力的军事力量。当局势发生变化时,邓小平果断决策,分兵转移左右江地区,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0月22日,部队抵达右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色。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粵东会馆始建于1720年,整座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按照“中轴明显,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庭院布局,设计了三进三路九院,融合了古建、雕刻、书画、民俗等多种艺术元素,结构严谨,纵横规整,虽历经300多年的时间洗礼,仍然华美气派。这里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精品,更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红色记忆。作为百色起义的指挥部,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

  二楼的一间小阁楼就是当年邓小平、张云逸两位军首长的住室,室内的摆设是非常的简朴,当年他们的这个床铺和战士们是一样的木板床。有所不同的是在床前就放了一张简易的办公桌,他们经常在这里彻夜办公。百色起义时期,作为部队的军首长,邓小平、张云逸和战士们是吃一样的饭菜,睡一样的铺盖。

  抵达百色的第二天,邓小平等部队党的领导成员就召开了一次极为关键的会议,分析、研究了形势,制定了今后的斗争策略和措施,部署了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继续整顿、改造部队;武装工农,大力支持工农群众运动;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培训军政干部等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多月后,12月11日,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之际,百色城头升起了一面镶有铁锤镰刀图案的红旗,人们举行盛况空前的集会,庆祝百色起义胜利举行,同一时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也光荣诞生。

  百色起义建立红七军之后,军部设立两大直属机构,司令部和政治部,司令部设立在百色城外的粤东会馆,政治部设立在百色城内的清风楼。

  清风楼始建于1911年,位于百色市中山一路,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独立建筑。二楼正门上的牌匾题词是红七军走出来的莫文骅中将于1997年亲笔所题,为什么称为清风楼?因为它地处高处,四面均可凭栏迎风,享受徐徐清风。

  墙上清晰可见红七军标语,百色起义时期保留下来的1929年12月18日出版的《右江日报》……历史的痕迹,昭示着90多年前,清风楼是右江革命的舆论宣传主阵地之一,当时红七军的各种文件、标语、口号、布告、政治思想教材都在此印发。

  百色起义前创办的《右江日报》在红七军成立后成为机关报,编辑部设在清风楼,这也是当时红军中较早创办的铅印报纸,因为内容丰富,且有地方特色,一经出版,当地民众和青年学生争相购买,街上贴报纸的地方,也常常围满了人民群众,右江地区许多人都称它为革命的螺号。

  缕缕墨香,声声呐喊,在激情燃烧的年代,革命螺号也从右江传到了左江。与粤东会馆、清风楼同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见证了红军在左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和军事行动。

  这座建筑的前身在清末晚期是整个桂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钱庄——瑞丰祥钱庄,整个建筑坐西向东,始建于清朝晚期,完成于民国初期,由一座中国式传统民居建筑和一栋欧式风格洋楼组成。

  当时,龙州驻军由李明瑞统领,他曾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却在蒋桂战争中一败涂地、退守龙州一隅,对共产党保持合作的态度,是桂系军阀中思想比较进步的将领。

  出生于广西北流的李明瑞时年33岁,是当时广西军政界的第二号人物。此时,中共中央派来做李明瑞工作的人选,正是邓小平。

  1997年,原红八军一纵队司令何自坚回忆:“左江能不能成立红八军,不得到李明瑞的同意呢,是个大疑问,李明瑞这么高的地位,年龄又比他(邓小平)大那么多,这个工作我们想得到,不容易做的。”

  邓小平与李明瑞彻夜长谈,向他宣传革命思想,介绍全国革命形势,并邀请他出任红七军、红八军的总指挥。同时,李明瑞的表弟、共产党员俞作豫也在不断地劝说他走革命的道路,而百色起义之后,在左右江一带的所见所闻,让李明瑞下定决心。他对部下说:“革命,跟共产党走,这是我们唯一要走的路!”

  1930年2月1日,李明瑞、俞作豫等将士在龙州举行起义,宣告红八军成立,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

  红八军军部旧址位于龙州县新街,总占地面积4922.5平方米。1929年末和1930年初,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先后两次到龙州,领导、发动龙州起义 ,在龙州期间,邓小平都在这里居住、办公。

  1930年3月20日,龙州被桂系军阀偷袭攻陷,红八军军部被迫撤离。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第一路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严敏率一个营镇守铁桥与敌人激战。敌人如潮水般涌来,铁桥成为了生死的分界线。战士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血战从白天持续到深夜,守桥400多位战士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为大部队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由于敌众我寡,严敏和大部分战士血洒铁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61年12月,邓小平曾写下这样的题词,“革命胜利的果实,是烈士们的鲜血凝成的,红八军和人民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字里行间,也表达着邓小平对红八军的缅怀之情。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面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挺立于祖国西南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根据地之一。

  而从红七军、红八军的队伍中,走出了开国将军张云逸大将,韦国清、李天佑2位上将,莫文骅、韦杰、覃健、冼恒汉4位中将,以及韦祖珍、黄新友、吴西、欧致富、卢绍武、姜茂生、黄一平、黄惠良、覃士冕、覃国翰、朱鹤云、袁也烈、肖远久13位少将和一批省部级领导干部。

  一砖一瓦一座楼,一点一滴一瞬间。时光荏苒,岁月留痕,三座革命文物中的一景一物,真实地还原了革命先辈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它们,是记忆的钥匙,也是时光的见证。每年,前来探访红色印记,追寻先辈足迹的人们超过50万人次,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后来人凝聚奋进力量,接续砥砺前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建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